种业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种业必须强。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,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,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,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种业振兴提出了哪些新要求?步入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的第三年,如何确保抓出成效,为后续工作打牢基础?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。 以需求为导向 尽快补齐短板弱项 十年来,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,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,实现了种源立足国内总体有保障、风险可管控,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。特别是2020年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决策部署,形成了各地区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支持种业发展的新局面,开启了合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新阶段。在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下,我国种业实力不断增强,玉米、蔬菜、白羽肉鸡等自主种源比例稳步提升,农作物自主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5%以上,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坚实。 “但总体来看,种业振兴还处于起步阶段,距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、种源自主可控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。”谢焱认为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种业振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,必须把种业振兴摆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来把握,尽快补齐我国种业领域的短板弱项。目前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,但粮食供求紧平衡仍将长期存在,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,种业的先导性、基础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 [1] [2] [3] [4] 下一页
|